劉文(左一)在金鳳村與村民交談
為了家鄉的父老鄉親
——記懷化市第五屆人大代表、溆浦縣低莊鎮金鳳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劉文
金鳳,一個典型的湘西貧困山村,地處溆浦縣低莊鎮東側,交通不便,荒山多,農田少,村民多以種地為生,貧困人口多,脫貧難度大。劉文,懷化市第五屆人大代表,多家企業的法人代表,是從貧困的金鳳村里走出的成功人士,滯后發展的家鄉現狀時刻刺激著這位熱血企業家的神經,懷著對故土和故人的深情,他深知“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競放春滿園”這個道理,從2015年開始他就將工作重心逐漸移回家鄉,熱心致力于家鄉的發展,帶著村民脫貧致富。2017年,他更是不顧家人的強烈反對和朋友的好心勸阻,放下自己的企業,毅然決然出任金鳳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全力以赴帶領村民打好脫貧攻堅戰,被十里八鄉傳為佳話。
大刀闊斧狠抓改革 績效考核巧管兩委
劉文深入村民家中了解情況
2017年,劉文擔任金鳳村第一書記,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大刀闊斧搞改革,推行企業績效考核模式管理村支兩委班子。以今年村支“兩委”換屆為契機,大力推選群眾滿意,能力突出的班子成員,打通能者上、庸者下的人才流通渠道。同時從著力整頓工作作風入手,嚴格執行值班考勤打分制,村務占60%,考勤占40%,村干部的年終績效與工資掛鉤,獎罰機制分明,創新農村班子管理模式,既充分調動成員的積極性,又杜絕村干部“庸、懶、散”的惡習,還自費承擔了上一屆的一些村級債務,一解新一屆班子的后顧之憂,進而一改金鳳村以往軟弱渙散村組織狀態,村“兩委”工作有奔頭,有干勁,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農合醫保收繳工作中金鳳工作名列全鎮第一,由長久以來的老“后進村”華麗轉身“先進村”,得到了全鎮黨政領導的高度評價。
無怨無悔扶貧濟困 全心全力美化家園
三年以來,劉文為解決村民出行難問題,自費一百萬修建了金鳳到牌子田的村組公路3.5公里,解決了鄉親們的行路難;每年捐助兩萬元的助學基金,解除了失學兒童的后顧之憂;籌集三十萬,其中自己捐助十萬元在村組公路安裝了路燈,保障了村民夜行安全;村里的貧困戶李啟剛和移民戶謝軍住房困難,無力修繕,他自掏腰包捐助了七八萬幫他們修建新房;去年洪災沖垮民宅,為防重蹈覆轍,他自費六十萬修建了三百米的防洪堤,有力保障了下游十余戶村民的安全;自費八十萬修筑了六百立方的自來水飲水池,解決了全村八百人飲水安全…….劉文同志,這個金鳳村的普通黨員,想村民之想,急村民之急,舉一己之財扶貧濟困,集村民之力建設家鄉,在他的帶領和感召下,群策群力,改變了家鄉基礎設施條件落后的面貌,消除了脫貧致富路上的障礙,他的無私付出和擔當贏得村民的好評和信任,他是致富路上的領頭人,又是脫貧戰中的排頭兵。
腳踏實地做農產基地 高瞻遠矚繪金鳳藍圖
金鳳村民多以種地為生,主要種植水稻,蔬菜等農作物,結構單一,產值較低,競爭力弱,加之村里群眾思想較保守,文化素質不高,勞動技能不強,嚴重地制約了農民的增收。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得靠發展產業,村里沒產業,就像鳥兒沒有翅膀,再怎么撲騰也飛不高飛不遠。劉文書記以企業家的敏捷和睿智,立足長遠,高瞻遠矚繪下金鳳藍圖,腳踏實地走好產業三步棋,每一步棋都擲地有聲。第一顆棋是打造三個亮點基地,以“公司+農村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依托永華合作社和仁省生態農場,發揮企業優勢資源,通過土地流轉和入股分紅兩種方式,解決農戶散種散養規模小和銷售無渠道的問題,未來重點培育五百畝柑橘、一千畝黃金貢柚的種植基地和一萬頭豬的養殖基地。第二顆棋是搭乘“互聯網+”火車,建設一個大型凍庫(兩百噸水果儲藏基地),延長水果儲存期限,增加產品附加值;打造一個電商服務平臺,拓寬上山公路,打通“山果”直奔“吃貨”的“最后一公里”。第三顆棋是發展鄉村旅游,以梨園賞花+水果實地采摘+水庫游玩+農家樂為一條龍服務,探索社會主義新農村旅游致富新模式。
金鳳村的新藍圖正在徐徐展開,乘著黨的惠農政策東風,憑著劉文書記的擔當和決心,依靠金鳳父老鄉親的勤勞和實干,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金鳳村的明天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