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老師”追夢記——訪鶴城區人大代表周燕
“三不老師”追夢記——訪鶴城區人大代表周燕
來源: 2020-12-01 00:28:14
“三不老師”追夢記
——訪鶴城區人大代表周燕
“工作時間長不計較,工作任務重不叫苦,工作事情多不厭煩。”這是鶴城區第五屆人大代表、鶴城區道德與法治課程工作室首席名師周燕的教學態度,也是她的工作信條。入行20年,她始終懷揣一顆對教育事業執著的心,時刻以“三不老師”的標準要求自己、鞭策自己,在三尺講臺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2000年師范專業畢業后,她來到了一所鄉鎮中心小學任教。圓了“老師夢”的小姑娘看著簡陋的宿舍和教室后,沒有退縮,她暗下決心:不管今后去哪,為了不負青春,眼下一定要拼一拼。誰能想到,這一待就是14年。
“記得在鄉里去家訪,最遠的地方要走十幾里山路,家訪回來的時候,經常要打手電筒照明”。談及當年家訪時的情景,眼前的周燕看上去多了幾分從容。這14年里,生活是艱苦的,但周燕學會了苦中作樂。她說,自己的“三不信條”正是在那段難忘的歲月里練就的。
14年后的一個秋天,她來到了鶴城區鐘秀學校。“這是一所老師欠缺且名不見經傳的新學校,對我老說等于從頭開始。”周燕談到,當時想過今后的工作依然會很辛苦,可有了14年的鄉村教學經歷,她選擇了再一次出發……
2017年5月,全國少年宮推進會在懷化舉辦,鐘秀學校是其中的一個重要觀摩點。她作為學校少年宮項目的負責人,那段時間幾乎不眠不休,時常加班到凌晨。恰好在這段時間,她的母親突發重病,醫院下了病危通知書,告知她母親剩下只有短則幾個月長則一年的時間。
當時她傷心欲絕,一邊是撫養自己長大的母親,一邊是學校建校以來最重大的一次活動。最后她毅然決然選擇了學校,把母親留給了年邁多病的父親照顧。從母親懷化入院到轉院去廣州治療,她沒有請過一天假、耽誤過一節課,讓所有的眼淚往心里流——為了不辜負自己的初心!
在今年的應對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周燕既是指揮員,更是戰斗員。身為學校的副校長,她時刻關注班級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假期動向,多途徑向學生及家長宣傳疫情防控的相關知識,直播召開主題班會和云端家長會。宅家線上教學時,她率先開啟學校釘釘首show,直播的“防疫知識大課堂”點贊率達24.72萬。
班上一名學生一家大年初一從湖北外婆家返懷,了解情況后她第一時間聯系了區疾控中心和社區居委會,妥善安排了他們一家四口的居家隔離生活,并在隔離期間,多次上門為他們送去生活用品;她還多次為外縣市返懷居家隔離的近20名教師送上生活用品和防疫物資……
多年過去了,學生們相繼畢業,她記不清帶過多少個班、教過多少個學生。她的努力與付出,收獲了孩子們的喜歡,贏得了家長們的信任,任教班級的成績,始終名列前茅。另一方面,在她的引領下,多名青年教師在市、區級賽課中取得不俗成績。她和青年骨干教師們,先后開發了4套校本教材,其中一套《孝德》已在海南出版社正式出版使用。
因教學成績突出,在業界的舉薦下,經過的組織嚴格考察,周燕成為了一名人大代表。當選區人大代表以來,她積極參加區、街道人大組織的民生實事項目的視察、調研、走訪、評議等活動,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人民群眾的心聲意愿。如針對鐘秀學校建校多年運動場地仍未修建到位的問題,城北街道老舊小區車輛停放、垃圾處理等問題,都提出了建設性建議,得到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同時,積極參與街道人大代表活動室“代表接待日”活動,幫助解決群眾中一些實際問題。
平時忙于教學的她,但凡能擠出時間,總能在社區見到她的身影。擔任區人大代表以來,她通過代表接待選民日、統一走訪選民等活動,共聯系選民近100人次,向政府部門提交、交辦意見和建議10件,解決率80%,答復率100%,群眾滿意率100%。
“我現在的主攻方向在道德與法治教學,希望通過和同事們一同努力,把思政課的好模式推廣出去,讓更多的師生受益”。如今,周燕老師已在鶴城區歐城小學工作,她正馬不停蹄帶領鶴城區道德與法治名師工作室的年輕老師們,開始新一輪的課堂教學模式探尋。
周燕說,自己從小就向往當一位人民教師,那顆小小的夢影響了自己的一生。盡管多年以前就圓了夢,但唯有像初心一樣去繼續追夢,她才會踏實快樂、不知疲倦,這份執著她將永遠保存下去……(懷化日報記者 李江)
- 上一篇:張桂英:實施稻蝦一體種養 助力鄉村振興
-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