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三要訣” 打贏攻堅戰
用好“三要訣” 打贏攻堅戰
來源: 2020-10-27 00:21:39
項目建設是一個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效載體和重要支撐,是一個地方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希望所在、后勁所在。8月18日市委、市政府決定在全市開展項目建設“創先爭優百日大會戰”行動,要求切實增強抓發展的危機感、緊迫感,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樹立“以產業比實力、以項目論英雄”的鮮明導向,以戰時思維、戰時作風,創新機制和方式方法,超常規推進項目建設。這既給了項目建設者以莫大的鼓舞,同時也向項目建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項目建設者要想在“百日大會戰”中有所作為,必須牢固樹立“項目工地就是陣地、項目現場就是考場、項目進度就是態度”的思想,用好“三要訣”,才能打贏攻堅戰。
一要千方百計攻前期。建設項目攻堅必須要有在“規則”下工作的意識。依法依規依程序推進建設項目攻堅是項目業主最基本的要求,是項目業主的天職。而建設項目前期涉及范圍廣、時間跨度長、業務知識強、政策要求高、部門對接難、花費精力多,少則1~2年,多則數年,是建設項目攻堅的重點、難點、堵點、痛點,越是情況復雜,越要保持頭腦清醒,越是任務艱巨,越要迎難而上。建設項目前期攻堅精氣神最寶貴,戰勝困難信心態度最關鍵,只有切實轉變思想觀念,不怕跑斷腿、磨破嘴,切實發揚“釘子精神”,集中時間、集中精力、集中力量四面出擊,對建設項目前期攻堅要有一股子不怕難、不服輸的拼搏勁頭,奮發有為,在思路上高人一籌,在行動上先人一步,在舉措上多人一招。要一個環節一個環節緊抓不放,一個步驟一個步驟緊盯落實,做到平常工作看得出、關鍵時刻站得住、危難關頭豁得出。同時,加大對項目前期工作的統籌,完善信息聯通,加大資源配置,做好保障機制。只有充分發揮項目攻堅人員的內在動力和工作熱情,引導項目攻堅人員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能力體現在“會干事”上,把目標落實到“干成事”上,才能有力有序有效加快推進建設項目前期工作。
二要咬定目標不放松。眾所周知,有什么樣的目標定位就有什么樣的工作定力,要咬定目標任務,目標就是旗幟、目標就是動力。大事難事看擔當,順境逆境看襟度,困難越大,戰勝困難以后取得的成績就越大,意義也越大。建設項目攻堅要以“起步就是攻堅、開局就是決戰”的工作勇氣,以“邊說邊干、少說多干、先干后說、干就干好”的工作態度,以“小雨當冒汗、中雨不停干、大雨想法干、晴天拼命干”的工作作風,把壓力當動力、把責任當使命、把進場當決戰,切實樹立“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使命感。項目建設攻堅必須樹立“爭”的意識,“搶”的觀念,絕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決不能“圍而不建、建而不快”,要用目標倒逼責任,用時間倒逼進度,用督查倒逼落實。攻堅項目大多面臨工程規模大、施工任務重、建設工期緊、交叉作業多、協調難度大、技術要求高、不安全因素多等客觀實際,建設過程中必須緊緊圍繞“重安全、嚴管理、控成本”的方針,緊緊圍繞“質量優、進度快、投資省”的目標開展工作。要堅持不等不拖不靠、苦干快干實干,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工作作風,該辦的事爭分奪秒絕不拖,能辦的事雷厲風行絕不等,難辦的事攻堅克難絕不放,要以身作則、以上率下,一級帶著一級干、一級做給一級看,用堅定“一條心”,擰成“一股繩”,下好“一盤棋”的決心和信心,主動對標一流,眼睛盯著一流看、腦袋向著一流想、行動比著一流干,以“奮楫潮頭勇爭先”的擔當迎接建設項目攻堅前所未有的大戰大考。
三要一以貫之抓落實。認識上不去,行動就跟不上。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指出:“要把抓落實作為開展工作的主要方式。”抓落實是一種思想境界、一種責任擔當、一種工作作風、一種工作能力,抓落實是對事業絕對忠誠的具體體現,抓落實是建設項目攻堅砥礪奮進最亮的底色,只有真抓才能攻堅克難,只有實干才能成就項目。建設項目攻堅要按照力度要大、精力要足、效率要高、效果要好的原則狠抓落實,要發揚燕子銜泥的韌勁、鐵錘鉆石的干勁、滾石上山的拼勁、持之以恒的撞勁,做到馳而不息、久久為功。要時刻把建設項目記在心頭、抓在手頭,制定項目攻堅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做到“六定六到位”:定領導、定任務、定進度、定責任、定措施、定人員,領導到位、認識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實到位、獎懲到位,堅持經常抓、反復抓、持久抓。要弘揚一抓到底的執著精神,發揚主人翁的精神,對項目建設實行嚴格的目標管理,逐一列出任務清單,量化工作指標,細化工作措施,將任務分解到人到天,以天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一環一環抓落實,一天一天抓推進,用心用力、盡心盡力、盡職盡責,做到推動項目毫不放松,推進項目決不懈怠,不見成效不撒手,不出結果不撤兵,切實把抓落實、干到位作為一種政治責任和工作狀態,扛穩扛好、一抓到底。
(本文刊發于2020年9月30日出版的《懷化人大》雜志第四期“調研”欄目,作者:王軍)
- 上一篇:推進黨內監督與人大監督 有機貫通、相互協調的實踐和思考
-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