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院】麻陽苗族自治縣人民檢察院:轉理念 抓重點 提質效 高位推進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深入開展
【府院】麻陽苗族自治縣人民檢察院:轉理念 抓重點 提質效 高位推進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深入開展
來源: 2020-06-15 07:15:06
轉理念 抓重點 提質效
高位推進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深入開展
黃翔
2019年以來,麻陽苗族自治縣人民檢察院緊緊圍繞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積極踐行雙贏多贏共贏的監督理念,以生態環境和食藥安全領域為重點,有力有效辦理了一批公益訴訟案件,積極促進了依法行政,維護了公共利益。共受理公益訴訟線索72件,立案72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70件,所有問題均在訴前程序整改到位。
高位謀劃,形成齊抓共管公益訴訟的強大合力
一是爭取黨委、人大、政府重視與支持。主動加強與縣委的請示、匯報,得到縣委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表示全力支持公益訴訟檢察工作??h人大常委會專題聽取公益訴訟報告,并提出審議意見。加強與縣政府的匯報和溝通,推動縣政府辦出臺《關于支持檢察機關依法開展公益訴訟工作的意見》,要求全縣各鄉鎮人民政府、各單位積極支持配合公益訴訟工作,嚴格按照訴前檢察建議內容對照落實。
二是列入“一把手”工程。把公益訴訟列入黨組重要議事日程,定期研究公益訴訟工作,及時解決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將人力資源配置重心向公益訴訟傾斜,在員額數量相當緊張的情況下,為訴訟監督部門(民行、林檢、監所合并)安排4名員額檢察官,并按照“1+1+1”的配備標準,組建4個辦案組,協同交叉辦理公益訴訟案件。
三是整合內外資源匯聚工作合力。建立內部線索移送機制,要求刑檢、控申等部門在辦案中發現的公益訴訟案件線索及時移送公益訴訟部門。修改完善績效考核制度,用數據和排名說話,有效激發干警的工作積極性。建立部門例會制度,通過以會代訓方式總結辦案經驗,提升辦案能力,倒逼加大工作力度。主動加強與有關行政執法部門的溝通,在縣生態環境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設立檢察聯絡室,建立了信息共享、案件移送、聯合執法等工作機制,不斷匯聚工作合力。
聚焦重點,著力推動面上突出問題解決
一是聚焦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開展監督。聯合開展“食品安全護苗行動”,對全縣100余所中小學校、幼兒園食堂及小賣部的經營執照、食品安全等進行全面檢查。針對問題,立案公益訴訟案件9件,督促相關職能部門依法履行職責,及時消除安全隱患。開展“網絡餐飲服務”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摸排“美團”、“馬管家”等多家電商平臺,針對食品經營商家信息公示不符合規定等問題,向相關行政部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3份,督促立案調查網絡平臺3家,促使無證商家全部下線。
二是聚焦錦江“母親河”生態治理開展監督??h人大常委會對錦江河流域生態治理問題高度重視,在2018年專題聽取縣人民政府有關工作報告,并提出整改要求。我院迅速跟進,通過充分履行公益訴訟檢察職能,切實將人大的關注點作為公益訴訟的著力點。2019年,針對錦江河流域非法捕撈、非法采砂、河面污染等問題,立案公益訴訟案件27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27份。與行政機關共同開展增殖放流活動,投放漁類5萬尾,改善河流漁業生態環境。
三是聚焦固體廢棄物治理開展監督。針對固體廢棄物亂倒亂放嚴重污染水體和土壤的情況,將固體廢棄物治理監督作為履職重點,共立案公益訴訟案件18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18份,督促全縣各鄉鎮加大日常巡查、加強對隨意傾倒行為的監管和治理力度,做好綠化工作,確保環境整潔,提升環境品質。
多措并舉,督促監督內容落實落地
一是用規范化執法保障監督剛性。要求公益訴訟辦案組在受理線索后,必須及時向分管副檢察長報告和檢察長匯報,批準后方予立案。針對公益訴訟調查取證難的情況,配備無人機、夜視儀等辦案設備進行現場勘查,通過走訪調查等多種方式收集證據,確保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對制發的每一份檢察建議嚴格把關,做到于法有據,合情合理,提高了檢察建議的針對性、可行性、操作性。
二是探索適用公開宣告送達模式。借助黨委、政府平臺,采取公開形式送達檢察建議,強化了檢察建議的權威性、嚴肅性、透明性。如在辦理督促各鄉鎮整治固體廢棄物公益訴訟案件中,選擇在縣政府組織召開的全縣鄉鎮環境衛生點評會上,分別向17個鄉鎮和銅礦管理處公開送達訴前檢察建議,引起了參會縣領導的高度重視,確保了整治效果。
三是以“回頭看”確保監督實效。針對檢察建議發出后的落實情況,認真開展公益訴訟“回頭看”專項行動,通過走訪、閱卷等方式,深入實地進行全面檢查,持續發力督促整改。如針對學紅喜生豬養殖場非法排污問題向縣畜牧水產中心發出檢察建議,在收到整改回復后,又對該案進行了“回頭看”,發現無害化設施未達到應有的環保效果。于是,同畜牧水產中心、養殖場溝通,制定了周密拆除方案,合力將養殖場拆除。(作者系麻陽苗族自治縣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
積極推進認罪認罰從寬
制度助力社會治理創新
禹杰
2018年修正的刑事訴訟法確立了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制度推行以來,麻陽苗族自治縣人民檢察院開拓創新,擔當作為,主動加強與公安、法院、司法行政等部門的溝通聯系,制定出臺了一系列工作舉措和機制,充分釋放了制度在提高案件質量、節約司法資源、化解社會矛盾等方面的綜合效應。去年11月,該院作為全市檢察機關唯一代表,在全省檢察機關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推進會上作經驗交流。
一是提高辦案效率。積極與公安機關溝通協調,明確公安機關在移送審查起訴前應告知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相關規定,并在起訴意見書中寫明犯罪嫌疑人是否自愿認罪認罰。開通認罪認罰案件“綠色通道”,對該類案件優先錄入系統,快速分案到刑檢部門。在制作審查報告時,對證據的歸類不再摘抄原供述、陳述、證言的內容,而是實行概括歸納。出庭公訴時,不再制作訊問提綱、舉證提綱、答辯提綱、公訴意見書等四類出庭預案。通過采取以上措施,確保認罪認罰案件全程提速。如辦理的嚴某華盜竊案,通過適用認罪認罰制度提起公訴,辦案期限僅為5天。
二是提升案件質量。在辦理認罪認罰案件中,該院始終堅持打擊犯罪與保障人權相統一,以程序公正保障高質量辦案效果。每月開展部門例會,對一些認罪認罰案例進行仔細探討,使認罪認罰制度深入人心,進而形成自覺行動。為保持控辯平衡,該院充分聽取案件當事人的意見,依法保障律師閱卷權、會見權,并積極協調司法行政部門建立值班律師制度,充分保障了司法程序的公正性。如辦理的吳某云故意傷害案,其在公安機關的訊問中均未承認傷害被害人的犯罪事實,但有數名圍觀群眾證實吳某云持鐵鏟打傷被害人。承辦檢察官在提審吳某云時,向其詳細闡明認罪認罰的后果。同時,加強與值班律師的控辯協商,取得了一致意見。通過檢律雙向說理,吳某云最終如實交代了自己持鐵鏟打傷被害人的犯罪事實,在值班律師在場的情況下簽署了具結書。
三是化解社會矛盾。認罪認罰案件更加注重對被害人權益的實質保護,有利于推動矛盾化解,從根源上減少涉法涉訴信訪的發生。對于有具體受害人的故意傷害、侵財、交通肇事等類案,該院普遍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就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犯罪事實、罪名、適用的法律規定、量刑建議以及程序適用等事項,充分聽取被害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的意見,與其進行充分的溝通。將嫌疑人是否積極主動的退贓退賠、賠禮道歉、賠償損失、修復社會關系等作為辦理認罪認罰案件的重要考量,爭取被害人諒解,增進社會包容和諧。如辦理的夏某花盜竊案,其歸案后認罪認罰,如實供述犯罪事實,并與被害人達成刑事和解,通過積極賠償,得到了諒解。經提起公訴,法院采納量刑建議,對夏某花判處拘役三個月,緩刑三個月。
(本文刊發于2020年5月31日出版的《懷化人大》雜志第二期“府院”欄目)
- 上一篇:【掃黑除惡】中方法院一審審理聶某勇等15人涉惡案
- 下一篇:最后一頁